近日,澳门新京浦客户端下载校长、国家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余淼杰教授与其指导的博士生吴双合作文章《欧美大通胀下的中国国际经贸合作新趋势》被《北大金融评论》杂志作为封面文章发表。
作者简介:
余淼杰 澳门新京浦客户端下载党委副书记、校长,国家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高等学校卓越青年科学家,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全球经济管理类前1%高引论文经济学家;《国际贸易》《长安大学学报》执行主编,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和中国经济发展,曾在Economic Jour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经济研究》等国内外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中英文专著等22部。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曾获英国皇家经济学奖、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等。
吴双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文章正文: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等采取了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同时为多轮纾困计划提供了财政支持。这在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复苏压力的同时,也造成了需求端的过度扩张。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全球供给能力持续短缺、供应链受阻;加之俄乌战争造成俄罗斯与部分西方国家经济脱钩,能源、大宗商品、食品等的供应减少加剧了供给端压力。巨大的供需缺口造成了2022年上半年史无前例的大通胀,全球主要欧美国家的通胀率均升至历史高位: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9.1%,创40年来的新高;同月欧盟通胀率高达9.6%,欧元区通胀率达8.6%,刷新了自1999年欧元正式发行以来的通胀纪录。为应对高企的通胀数据,各国央行纷纷收紧货币政策,激进加息;但与此同时,加息使得经济衰退的风险加剧,IMF也下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这波全球性通胀及各国的后续应对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又将如何影响中美、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通胀、外资、出口
在全球性大通胀的浪潮中,中国能否维持通胀率的稳定?尽管作为全球经济中的一环,中国必然面临着一定的输入性通胀风险,但中国的通胀风险整体上是可控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及早控制住了新冠疫情的大范围扩散,国内生产秩序并未受到较大冲击,供给稳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上半年内需较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负增长。因此,中国并不存在结构性的供需缺口。此外,中国在疫情期间的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做到了适度宽松,保持了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而非像欧美一样大水漫灌。这也使得现阶段中国仍有较大的货币政策空间,有利于下半年适时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国内经济复苏、提振内需。
下半年经济复苏的前景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市场对外国投资者而言格外具有吸引力。与深陷地缘政治危机、通胀危机中的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市场或可成为外资避风港。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接近15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表明了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强劲吸引力。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不断走强,这表明在俄乌冲突之后,人民币确实体现出了一定的避险属性。此后随着美联储的加息,美元指数走高,人民币在二季度经历了对美元的贬值,但对欧元、日元等的汇率依旧保持在高位。这种汇率变动的趋势将有利于中国对美国出口和欧盟对中国出口,但很难影响中美、中欧总体的贸易结构。在内需疲软的情况下,出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在近期欧美面临衰退风险、外需不利时,中国对外贸易仍需多元化布局,积极发展与东盟、俄罗斯等的双边贸易,保出口以带动经济增长。
中美关系:应加强沟通合作,逐步取消关税,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应该认识到,美国发动贸易争端、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并不符合任何一方的根本利益,而此次美国的通胀高企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耶鲁大学的Lorenzo Caliendo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Fernando Parro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献综述,回顾了百余篇研究21世纪以来中美经贸关系的经济后果的论文。他们的综述不仅证明了贸易开放是总体有益的,而且发现“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的扩张并不是同期美国制造业岗位缩减的主因 。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最初发动贸易争端的原因本就十分牵强。但木已成舟,由于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受益于关税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拦等原因,关税一旦升高之后就难以降低,即使政府换届也无意改变现状。这次的大通胀或可成为一个让美国政府意识到贸易争端经济成本的契机,让他们认识到向中国征收的高关税最终会被转嫁到美国的消费者身上,造成他们的福利损失,属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取消部分关税则有利于平息通胀并获得消费者的支持。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商界一直都在游说反对加征关税,即使是在美国政府内部也早有反对对华加征关税的声音。7月4日,《华尔街日报》称拜登正在考虑取消部分商品的对华关税来缓解国内的通胀压力。但24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又在参加节目时透露,中期选举在即,拜登因为取消关税可能对美国劳工产生影响而举棋不定。借此时机,中美两国应加强对话和沟通,以重申共识,减少分歧,共同应对危机,在全球经济形势紧张之际及时采取行动,如此方能体现出大国应有的责任担当。
不仅逐步取消关税将会是有益的,中美还应该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开展更广泛的经贸合作,尤其是稳定全球供应链。这也将有利于解决美国现阶段自身的危机。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彻底改变了全球生产格局,全球价值链占GDP的比重显著提升,各国之间的生产网络逐渐复杂化,开始变得“牵一发而动全身”。但疫情以来全球供应链频繁经历“断链”:港口拥堵造成中转不畅,通胀高企造成运费上升,地缘冲突加剧供应链风险。而供应链受阻正是全球供给能力不足、生产成本上涨的主因之一,直接制造了各大经济体的通胀压力。中美两国是全世界最大的两大经济体,也是全球价值链中两大重要的区域价值链中心,为解决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通胀危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自然应该在造成通胀的根本原因上加强协作而非制造阻碍。例如调停俄乌冲突、协同解决港口拥堵问题等方面都是中美可以合作的方向。
中欧关系:加强合作、深化双边经贸关系是大势所趋
美国尚有美元霸权,在关键时刻可以通过加息使得全球资金回流美国,其他国家——尤其是深处通胀危机中心的欧盟——境况则更为艰难。数据显示,美国7月通胀已经出现回落,但欧元区7月通胀率高达8.9%,再次刷新历史最高,且有分析认为欧元区通胀尚未触顶。在7月下旬的第一轮加息之后,欧洲央行仍面临着在通胀居高不下和经济衰退风险之间的权衡取舍。及时的货币政策调控是必要的,但要看到通胀问题的根本出在经济基本面,因此关键仍是“治本”。能源、食品的价格上涨是推动通胀上升的主因,这就要求欧盟找到应对俄乌冲突激化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的手段,并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而中欧的对话正可以促进双方协调合作,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中欧合作有利于缓解俄乌冲突。在俄乌冲突之前,欧盟的40%天然气供应来自俄罗斯,而乌克兰则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冲突之后,俄罗斯对欧洲多国天然气断供减供作为反制,乌克兰则有大量粮食滞留境内,出口锐减。今年天气状况本就酷热干旱,欧洲内河航运受阻,用电激增,粮食减产,俄乌冲突更是加剧了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的不利局面。正如匈牙利总统欧尔班所言,欧盟参与对俄罗斯的制裁,不仅没有对俄方造成实质性打击,反而是欧盟自己一步步陷入了困境。也正因此,推动俄乌尽快达成协议而非激化矛盾,对全欧洲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意义重大。
此外,中欧加强合作也有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转,深化双边经贸关系。在控制疫情方面,中欧早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便开展了合作,现阶段仍可继续致力于共同降低疫情对产业链的不利影响。在货物运输方面,中欧班列已经运行十一周年,不停摆、效率高,成为对远洋运输的重要补充。仅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500余列,发送货物70多万箱,其中包括防疫物资共10余吨。中欧班列的稳定运行,不仅能缓解全球港口拥堵造成的供应链堵塞,还能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起到带动作用,为沿线地区提供新增长点。今后,中欧班列还可以继续拓展新线路,进一步提升运力,高质量保证中欧贸易的畅通,缓解全球供给不足的问题。
7月19日,中欧双方举行了第九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双方围绕宏观经济、产业链供应链、贸易与投资、金融合作四个专题,进行了务实、高效、坦诚的讨论。这次高层对话正值欧洲的艰难时刻,想必欧洲寻求与中国合作的愿望与高企的通胀不无关系,也寄希望于双方的深化合作能缓解自身危机。相信中欧如能继续加强合作,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将能更好互利共赢,也有助于应对全球供需失衡和通胀危机。
前景展望
目前,欧盟和欧元区的通胀仍然创下历史新高,而美国虽然通胀率见顶,仍远远高于2%的美联储通胀率目标。在可预期的短期,由于并未摆脱通胀问题,欧美央行大概率仍将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不排除继续加息的可能。长期的政策路径则与俄乌冲突的最新形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密切息息相关,尤其是欧美都需要考虑到货币政策收紧可能引致衰退风险。即使如此,美联储依然认为目前的通胀是一次性的、短期的价格指数上涨,经济基本形势未发生变化,因此发生滞涨、衰退的可能性不高。
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依然需要保持自己的政策独立性,以国内经济复苏为主要政策目标;另一方面也需在坚持扩大开放、高质量开放的同时密切关注外国经济形势,灵活应对。中国始终致力于与世界各国扩大相互开放,实现互利共赢。面对几十年一遇的欧美大通胀,中美、中欧之间都应加强对话,协调缓解能源危机、供应链不畅等问题,进一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稳定的双边关系来应对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维护全球利益,体现大国担当。此外,中国也应对包括东盟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开放的态度,广泛开展合作,多元化发展对外贸易和投资,分散外需风险。
论文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H7Ml_VgWvaFv_EB2hHACw?pwd=0b98
提取码:0b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