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辽大声音 > 正文
首页 > 辽大声音 > 正文

《长江日报》∣余淼杰:勇挑大梁让沿海开放“后队”变内陆发展“前队”

2023-03-11 00:24   来源:《长江日报》

 

近日,《长江日报》发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澳门新京浦客户端下载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观点,现将原文及链接转载如下:        

   

勇挑大梁让沿海开放“后队”变内陆发展“前队”  

融入双循环成为先行区,代表委员热议武汉历史新使命  

勇挑大梁让沿海开放“后队”变内陆发展“前队”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代表团协同提出《关于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议》,提出“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全国重要增长极”。内陆地区如何抢抓机遇,更好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之一。  

此前,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由沿海开放的‘后队’转变为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  

“湖北要加快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首先武汉要成为战略支点;湖北要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首先武汉要成为先行区。”打造先行区,推动“后队”变“前队”,大武汉如何当先锋、打头阵,担当主力军?会场内外,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各地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坚定不移担负起历史新使命  

构筑全国  

统一大市场中部高地  

   

武汉市江汉区金融街。长江日报资料图  

“后队”变“前队”,是湖北立足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出的目标。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交汇地的湖北,在推动内陆双向开放上有明显优势,完全能够由沿海开放的“后队”变为新时代内陆开放的“前队”。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新京浦客户端下载校长余淼杰将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武汉比作中国地理版图上的“牛肚子”:“只有‘牛肚子’撑起来,东、南、西、北、中才能更好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  

余淼杰认为,在外循环方面,作为沿江大城市,武汉的机遇非常大。武汉可以自贸试验区为突破,加强与亚太国家,特别是RCEP国家、东盟国家的深度合作,更好融入全球经贸一体化。  

“从国内大循环来讲,武汉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余淼杰说,从高铁、高速公路、水路等方面来说,很少有城市具备武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武汉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起着重要的链接作用。  

立足中部腹地和战略纵深,湖北武汉是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市场规模。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认为,新发展格局是各地重塑区域发展新优势、打造区域发展新动能的历史性机遇。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一定要义无反顾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积极对接全球化的国际大市场,在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收获发展红利。  

去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出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在这一大背景下,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北武汉应当发挥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的作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邹薇认为,从国家层面而言,迫切需要在中部地区形成一个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高地,使中部地区成为连通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核心枢纽地。聚焦“国家所需”,湖北作为科教、工业、农业、生态大省,展现的是独特的长处和优势;处于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结点的武汉,应该且能够带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连接的链接带。  

2022年,武汉市经济总量达1.88万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八,增速领先全国经济前十城市。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担当主力军,这不仅是国家和湖北对武汉的要求,也是武汉必须担负的使命。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经济学院院长方洁谈到,自1861年汉口开埠以来,武汉这座城市便具有了开放的基因;在改革开放初期,武汉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打造了“天下第一街”——汉正街。迈上新征程,更应把这种开放的血脉、勇于担当的精神转化为新时代的新作为,全力奋进“后队”变“前队”。  

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方洁说,如今时与势站在我们这一边。武汉应担负起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构建内循环核心枢纽建设的发力者,当好湖北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以规模市场和开放格局吸引全球资源要素集聚。  

“在国家更加重视城市群、都市圈发展的背景下,武汉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指出,他认为,武汉被国家赋予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历史重任,正大力推动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建设,国家使命、区域战略相互叠加,将形成更大的牵引力和规模效应,推动武汉城市综合实力实现新的跃升,带动周边发展,促进中部崛起。  

紧抓国家内陆战略布局历史新机遇  

双循环格局下大有可为  

推动产业集聚升级  

   

阳逻港。长江日报资料图  

作为内陆地区的湖北武汉,受益于“九省通衢”的便利,但也曾遭遇“不沿海、不临边”的局限,产品出口多经长江水运至东部沿海城市“借船出海”。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武汉主要定位是面向国内市场,最为突出的代表是‘对内搞活看汉正街’。而在产业转型方面,武汉被沿海城市抛在身后。”秦尊文举例,改革开放以来的较长时间里,我国高度重视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具备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湖北地处内陆,在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商品出口和积极利用外资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  

“新发展格局,改变了过去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内陆城市在全国一盘棋的发展要求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秦尊文认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更加注重发展的独立、自主和安全,重大产业除了在沿海地区布局之外,在内陆地区也有了更多部署,形成“产业备份”,增强发展的安全性。  

“新发展格局下,内陆地区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在秦尊文看来,新发展格局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湖北武汉在未来将站上更大的风口,迎来发展黄金期,这是湖北武汉实现换道超越的重大机遇。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正加速建设,作为内陆第一大科教城市,武汉正发挥体制优势,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主阵地作用,强化原始创新能力,进而带动产业创新。“武汉能够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通过大力布局氢能、新能源汽车、北斗等高端产业和一批未来产业,实现从‘后队’到‘前队’的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来认为,沿海地区中心城市上海和深圳,分别带动了长三角区域和粤港澳地区的发展,作为武汉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武汉不仅要自身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更要有担当和责任,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带动其他区域协同发展,使湖北在国家乃至世界层面更具有竞争力。  

“在武汉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两通起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错过了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贾康说,近年来,武汉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奋起直追,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态势,形成了车谷、光谷这样的代表性区域。他建议,湖北武汉要把握机遇,紧跟新发展格局下内陆城市新机遇,深入挖掘,把超常规发展推上新水平。  

余淼杰也谈到,以内需为主导,产业链、供应链和产品销售市场在国内成为新优势。武汉产业链、供应链齐备,背靠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市场,拥有长江这个天然航线和出海口,“与先进城市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武汉具有很明显的竞争优势,必将在双循环格局下大有可为”。  

“百舸争流,竞相发展。如果不抓住这次的机遇,武汉发展就会错失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余淼杰建议,武汉应考虑在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上实现弯道超车。“站在新起跑线上,武汉势必会随不断发展壮大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双循环东风下的‘新出海口’。”  

只争朝夕善作善成作出历史新贡献  

“两个转化”  

成决胜“后队”变“前队”关键  

   

鄂州花湖机场。长江日报资料图  

今年的湖北“新春第一会”上,省委要求以花湖机场建成投运为契机,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如今,定位为货运为主的鄂州花湖机场,开通运营仅半年时间,已开通至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的客运航线8条,全货运航线2条,与100多公里外的武汉天河机场错位发展,协同联动。  

全国人大代表、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清明认为,湖北武汉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是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节点,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武汉应以现代物流体建设为基础,促进国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畅通国内大循环、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  

武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将“交通区位优势加快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科教人才优势加快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列为今后五年主要目标任务。去年,武汉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意味着我国五大科创中心的局面形成,湖北也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居于中间位置。  

贾康认为,综合要素成本相对较低、产业基础实、经济韧性强、科教资源丰富是武汉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的底气所在。要实现由“后队”变“前队”的升级,必须紧紧抓住创新发展。  

作为创新一线的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深有同感。他说,以北斗为例,应用产业集群已形成,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入列湖北五大未来产业之一。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当下,武汉的科教优势和人才优势,是决胜未来的关键,要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武汉市应当充分发挥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产业的优势,把优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成为全国领跑者。”刘长来以所在企业举例,骆驼集团正与在汉高校密切合作,打造全球新能源产品的研发中心。  

因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而带来的“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特色相异、优势相补”,湖北光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以更高性价比的方式,参与融入全国、全球产业链。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看来,武汉的光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科教优势为产业突破提供了基础,我们惟有只争朝夕,善作善成,实现新超越”。  

丁华锋认为,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例,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生态。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开放合作渠道,通过建立产业合作联盟等,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构建,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后队”变“前队”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需要凝聚共识,呼唤共同奋斗。  

“站在开局之年的特殊节点上,我们更要拿出拼的干劲、拼的勇气、拼的决心,奋力拼搏、努力追赶。”全国人大代表、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副部长张尤慧说,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必定要当先锋、打头阵,加快实现“后队”变“前队”。“作为一名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我们必将牢记嘱托,为武汉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为湖北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担当使命、 勇毅前行。”  

链接:http://www.app.dawuhanapp.com/p/20566566.html